伴隨著《這!就是街舞》這檔綜藝節目的完美收官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真的看待街舞這項運動和藝術。最早的Hip-Hop源自美國街頭的一種黑人文化,隨著社會變革與時代發展,Hip-Hop 成功結合娛樂、商業、音樂甚至政治因素,最終演變成包括以下 4 種元素的藝術:街頭舞蹈、涂鴉藝術、DJ( 混音、切割和清洗記錄) ,MC( 饒舌、節奏和朗誦詩) 社會時尚文化,是受廣大青少年廣泛喜愛的運動和藝術之一。街舞文化也早早的踏入了全球化的進程之中,迅速的發展起來。
?
通過觀看街舞表演,不難看出其獨特的文化,其中包括內在價值、思維方式、審美情趣、道德情操等。也包含健身性與藝術性、多樣性與變異性、國際性與兼容性、競爭性與自由性等文化特征。因此,街舞文化是具有多層次的、細膩的、內涵豐富的文化。但是,經過中國式的接收與轉化,街舞的文化內涵發生了什么改變呢?在《這!就是街舞》的節目中,可以說非常細致的詮釋了外來文化內涵的“中式轉變”。
?
根據肯尼斯·伯克“認同”理論,《這!就是街舞》主要以三方面表現認同。首先,是形式上的認同,所有的舞蹈種類、賽制設定、形式設計等,基本都以傳統街舞的為標準,適當的進行改動。
其次,在物質性認同上表現更為突出。節目前五期的的場景中完全是街頭為場景構建,恰當的結合了中國式元素,增強了中國觀眾對街頭場景的認同度和新鮮感。
在歌曲的選擇上,大量選取中國的經典歌曲。如:《最炫民族風》、《失戀陣線聯盟》等,通過freestyle、urban、popping等多種類街舞詮釋歌曲內涵,讓人不禁感覺到舞者舞蹈編排的巧妙和節目組的用心。在舞蹈形式上,大多數舞者還是以街舞為基礎,但是充分融入中國風元素,如服裝、道具、化妝、動作等,讓觀眾感受到每一個舞者對展現中國文化的責任感和所做出的努力。
??
中國式認同的最后一方面是理想化認同。參加節目的選手有中國街舞屆的元老,也有剛開始學習街舞的“小白”,但是大家的起點都是一樣的,也是平等的,都可以在充滿了未知、危險與希望的街頭上相互競技,很好的展現了習“舞”過程中的奮斗與歷練。隨著比賽進展的白熱化,開始出現了矛盾與沖突,舞者的情緒非常激動的情況,但正是如此激烈的情況下,出現的不是謾罵與肢體沖突,而是由舞蹈的比拼來決定誰是最強的,也是通過舞蹈的比拼來展示成功的決心和解決矛盾的耐心。這時表現出的理性,筆者認為才是真正開始體現街舞文化的內涵。在舞者的口中、心里都是希望看到“Peace and Love”,這何嘗不是與中國文化內涵相符合的呢?到了最終的決賽,所有人更多的展現的是一種不服輸、有理智、肯吃苦的優良精神,其主張、態度、價值觀等都是符合我國文化精神內涵的。
?
????在早期中國進行霹靂舞的模仿學習,到由中央電視臺體育節目中心和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、中國健美操協會聯合主辦的2004年“第二屆全國街舞電視大賽”,再到《這!就是街舞》的選拔真人秀節目,街舞文化在我國逐漸發展為以本源性文化街舞為中心,多元化街舞文化并存的“中式街舞文化”,這些都充分展現了街舞文化從舶來品到中國街舞的轉變。但是,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,筆者認為外來文化的認同不能只局限于三方面的認同,應具有更高的認同出現——“超越式”認同。要想發展出更高的“超越式”認同,必須要從認可一個文化符號,努力去接近它,轉變為創造一個文化符號,努力的分解它,尋找其中的創意驅動、內容價值,再到自身的重組構建,成為本土的文化符號。本土的文化符號,有利于形成創造——生產——傳播——接受——消費與參與為閉環的完整文化周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