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摘要:中國古代海量神怪志異小說,每個都是大IP。一旦這個文化寶庫被創作者們盡情挖掘,衍生于網絡的IP就會被徹底拋棄,“IP依賴”才會被真正治愈。
又一部IP改編的作品熱播,《太子妃升職記》(以下簡稱《太子妃》)成為熱門娛樂話題,點播次數令人驚訝。在經歷了幾輪的口誅筆伐之后,“IP熱”有降溫趨勢,但這部《太子妃》的大火,又為“IP熱”添了一把柴,從此個例可以看到,“IP熱”雖然在未來會被原創打敗,但業已形成的“IP依賴”,仍然在幾年內不會消除。
《太子妃》以粗糙的布景、出位的服裝、直接而生硬的表演,不可思議地獲取了年輕觀眾的喜愛,這一部分要歸功于源生IP的創意。以往多是女人穿越到古代依然是女人,而《太子妃》卻是男人穿越到古代變成女人,這個“粗暴”的創意恰好迎合了社交媒體時代流行的“腦洞大開”的審美需求。
但《太子妃》的成功,與以往IP改編作品有區別的地方在于,制作者與創作者只是從IP那里拿來了創意和基本劇情,在拍攝的過程中,往劇作中灌注了年輕一代的表達方式。在《太子妃》的劇集里,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,那是當下年輕人的語言、審美與價值觀,他們的心跡通過這部劇顯露無遺,因此觀眾才會全盤接受它,包括無法用“瑕疵”形容的缺憾之處,也照樣笑納。
都言IP垃圾多,但《太子妃》為那些不是一流的IP提供了一個出路,即影像制作者會在文字寫作者的基礎上,往故事里灌注更多符合娛樂要素的東西,通過二度創作的方式,把一些非精品IP變成受歡迎的劇集。這對影視業和IP生產者都是個好消息,也是影視工業化的一個必經途徑——分工明確,各取所長,合力完成,達成商業利益最大化。
《太子妃》是影視業冷靜看待“IP熱”的結果,雖然仍在使用IP,但使用的方式已經和從前有些不一樣了。電影也是一樣,陸川導演的《九層妖塔》和烏爾善導演的《尋龍訣》,要么故事靈感要么主要劇情都是來自超級IP《鬼吹燈》,是典型的“IP依賴”作品,如果沒有《鬼吹燈》這個IP號召力在前,兩部電影的關注度會少許多,用更直接一點的換算法,《鬼吹燈》這3個字起碼為影片省掉了上億元的宣傳費。
《九層妖塔》與《尋龍訣》公映后評價不一,作為兩部來源IP的電影,《九層妖塔》沒有評價那么差,它在場面刻畫與特技制作方面,體現出了獨到的想象力,《尋龍訣》也沒想象得那么好,只是更接近于一部合格商業大片的要求。兩部電影的共同價值是,它們為魔幻類型題材,尋找到一條可行性很強的改編之路,它們比其他影視作品,更能體現出IP的商業價值。在以后,青春、愛情類的IP開發價值不會太大,但對于魔幻、穿越等類型特征非常明顯的影視作品來說,IP仍是它們重要的靈感源泉。
《鬼吹燈》《盜墓筆記》這一類的IP作品之所以影響力如此巨大,是因為它們與讀者、觀眾離得比較近,講的是近現代故事,用的是網絡語言,融入的情感也是當下模式的。中國古代有《搜神記》《山海經》《世說新語》《閱微堂筆記》等海量神怪志異小說,每個都是大IP,只是影視創作者暫時還沒找到把它們商業化的辦法而已。一旦這個文化寶庫被創作者們盡情挖掘,衍生于網絡的IP就會被徹底拋棄,“IP依賴”才會被真正治愈。(摘自《中國青年報》2016年01月22日《“IP熱”雖降溫但頑強 如何治愈“IP依賴”》)
意象點評:IP概念其實也不是今年才有,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向勇教授2014年就撰文提出“一源多用”理念,他對“一源多用”的解釋為,所謂“一源”,即一種文化資源,“多用”是指在商業環境下通過知識產權經營,將影視、出版、電影、游戲、漫畫、主題公園、觀光旅游等結合起來。其實,IP就是典型的“一源多用”。
信息碎片化時代,大家需要新概念聚合資訊、強化記憶,于是IP熱就在電影票房扶搖直上的帶動下應運而生。它至少帶來兩個好處,一是加強了大家對創作的關注和重視,這勢必會使IP量、質齊增,以后我們會看到更多優秀作品;二是強化了產權意識,會有效推動知識產權保護進程。說起IP,正如上文最后提到的,我泱泱大國五千年文明史,有價值的IP或創作源何其之多!網絡IP概念火爆是因為其已經經受過網民的檢驗,而網民與影民又有高度重合性。
著名導演馮小剛說過,一個好的劇本,至少需要半年時間精心創作——這還只是創作劇本、即IP轉化為可以直接拍攝的時間,還不是創作IP的時間?,F在大家看到的許多經典電影,如國外的《亂世佳人》、《阿甘正傳》、《教父》,國內的《霸王別姬》、《活著》、《天下無賊》等,都是由小說改編而來,作家創作小說,需要的時間甚至更長。一句話:好的作品是優秀的創作人用心、耗費大量時間造就的,絕非等閑可為。隨著IP及電影受眾人群知識、見識的快速提升,任何的粗制濫造終會被一腳踢開。